首页 > 政策解读 > 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国企如何落实科技人才管理机制改革?

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国企如何落实科技人才管理机制改革?

2024-12-05

红海云

  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中,科技创新被明确列为体制机制性改革任务的关键环节之一。通过政策支持和改革措施,国有企业在多个高科技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但同时也面临着优化激励机制、克服体制机制障碍的挑战。创新过程不仅仅是技术上的突破,更需要在项目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上进行精细化的管理。科技人才队伍管理是创新过程管理的重要部分,国企如何进一步激发科技人才的创新动力,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创新能力,是国企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课题。

  一、国企科技人才管理政策梳理与关注要点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是加强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能力,培育科技领军人才和一流创新团队。科技人才是科技创新的实践主体,其行为直接影响企业的创新力、竞争力、影响力及风险防范能力。截至2022年年末,国企拥有104.5万专职研发科技人才,占全国总数的1/5。国有企业在培养和激励科技人才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果,但也面临着进一步优化激励机制的挑战。红海云通过梳理近年来国家激发科技人才的创新动力和潜力的政策来看,国企科技人才管理工作重点关注以下三大方向:

  1、健全科技人才薪酬分配激励机制

  传统国有企业的薪酬体系和人才激励机制较为僵化,难以充分激发科技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人社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国有企业科技人才薪酬分配指引》通过明确薪酬分配的原则、建立科学的岗位和职级评定体系、制定合理的绩效管理机制、引入当前和中长期激励措施及动态调整薪酬水平,引导国有企业完善科技人才薪酬分配制度,通过着重加大科技人才薪酬分配激励力度,充分调动科技人才创新活力,促进企业科技创新。对于国有企业来说,《指引》提供了一个系统化、科学化的薪酬分配框架,有助于优化人力资源管理,提高科技人才的激励效果和企业整体创新能力。

  2、完善科技人才评价机制

  2022年《关于开展科技人才评价改革试点的工作方案》的出台从国家政策层面提出了构建以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为导向的科技人才评价体系,标志着科技人才评价改革已经进入实施阶段。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强调:“建立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科技人才评价体系的改革,旨在打造一个更加符合科技创新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的环境,激发科技人才的创新活力。国有企业作为支撑中国在全球科技竞争地位的重要力量支撑,推动科技人才的梯次培养和评价体系的完善,不仅要落实国家改革政策,还要不断探索和实践新的评价标准和方法,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建设贡献力量。

  3、青年人才队伍发展与培养

  国有企业在实际执行中存在的培养体系不完善、晋升路径狭窄、使用机制和评价机制不合理、激励手段片面等问题,导致青年科技人才无法充分发挥其潜力,甚至流失。为更好地培养使用青年科技人才,2023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颁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青年科技人才培养和使用的若干措施》,专门针对青年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工作进行了系统性规划和部署,为推动国有企业打造一支高水平青年科技人才队伍指明了具体方向。《若干措施》中,对青年科技人才薪酬待遇、评价机制、晋升机制等都有具体指导意见。国家层面通过年龄梯次和多项务实政策,力求全面支持和培养青年科技人才,这些问题需要国有企业在政策执行和管理机制不断完善。

  二、红海云数字化赋能国企科技人才管理解决方案

  红海云基于服务众多央国企客户人力资源数智化转型的丰富经验,始终关注国资国企机制改革需求,结合国企科技人才管理工作难点与重点,借助新一代数字化技术,支持央国企进一步激发科技人才队伍活力与创新力,提升企业竞争力。

  1、建立以价值贡献为导向的薪酬分配机制

  如何有效激励各类技术人才,提升整体效益并推动技术创新和战略性发展,是央国企科技人才管理正面临的关键挑战。为了应对这一挑战,央国企借助红海云eHR系统的数智化技术支持,可以高效构建以价值贡献为导向的分配机制,真正将薪酬分配机制与个人贡献、职级和岗位紧密结合。首先,与业绩智能联动。通过场景化、智能化、流程化设置,系统支持建立职能部门与科研部门的差异化薪酬与业绩考核评价体系,绩效考核智能关联薪酬模块,以确保对科研人才“薪酬激励靠贡献”、“以业绩为导向,合理拉开差距”。比如,自定义设置科研人才业绩考核方案与薪酬激励方案,将职能部门与科研部门的薪酬标准区分开来,考核结果与薪酬、晋升模块直接挂钩,确保在关键节点予以及时激励,针对重大项目或技术取得重大突破的团队或个人,设立专项奖金等。

  其次,完善职级体系建设。灵活满足国有企业职级体系改革需求,帮助国有企业建立科学的任职资格体系,建立基于能力素质模型的职级体系,规范定岗定编管理,并将职级与具体的薪酬标准、岗位职责、晋升条件等相结合。此外,支持企业实施关键岗位分红激励,设置关键岗位考核机制与分红规则,系统自动根据激励岗位的相对价值系数和业绩考核系数核定计算,直接将员工的利益与公司的业绩紧密挂钩。

  2、完善以创新价值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

  国有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使命尤为重要,通过科学合理的评价和激励机制,能实现对科技人才的精准识别与激励,从而推动企业的科技创新生态发展。红海eHR系统依托数字化工具全面提升国企科技人才的评价与管理效率。国有企业需遵循科研活动和人才成长规律进行科技人才评价,红海eHR系统整合多源数据,科帮助企业全方位掌握科技人才的基础信息、职业能力、成就贡献和潜在素质等,实现全方位的科技人才盘点,帮助国企建立数字化科技人才档案,进行多维智能分析,为后续人才考评提供坚实的数据支撑,实现科技人才成长路径的可视化管理,构建长期追踪的科技人才信息库。

  依托红海eHR的数字化平台,企业可以建立创新价值为导向的评价体系,根据科技人才不同岗位职责和专业特点,系统灵活设置评价要素和标准,借助数字化技术,综合考虑科技业绩成果及政治素养、能力素质、创造力、成果应用性等指标,实现更加全面的科技人才评价。系统支持企业探索多元化的评价方式,例如动态评价积分制、专家评议制等,借助数字化手段将评价指标积分化,灵活设置考核周期,减少频次,实行聘期和项目周期考核,简化考核流程,人才评价结果与考察任用、薪酬激励、培训计划等模块智能关联,大幅提升国有企业科技人才管理的科学性和效率。

  3、科学化、系统化青年人才梯队建设

  科技创新能力决定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青年科技人才是推动创新的主力军。国企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储备和培养一批高素质的人才梯队。红海云eHR系统帮助国企实现青年人才选拔的全流程数字化管理,包括在线申请、简历筛选、测评考核、面试评估和入职管理等。跟踪和记录员工全生命周期的职业发展路径,从入职、培训、考核、晋升到离职,形成全面的员工成长档案。利用数据分析和AI技术,自动化生成人才发展报告,识别高潜力人才和绩优员工,并制定相应的激励和培养计划。搭建青年人才库和后备干部库,实时更新人才数据,打造企业“人才池”,实现人才资源共享平台,可记录并展示内外部挂职锻炼和对标交流情况,促进跨部门和跨领域的经验分享和资源整合。借助数字化技术,可搭建在线竞聘平台,公开透明地进行岗位竞聘和选拔。同时,系统在线记录和评估年轻干部的政治素质、业务水平和管理能力,支持高效动态调整晋升渠道和培养路径,实现晋升渠道的数字化管理。通过系统化和智能化的数字化管理平台,国企能够更加高效、精准地进行科技青年人才梯队建设与培养,确保人才战略的顺利实施,提升整体竞争力和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