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绩效专题 > 红海云视角丨央国企绩效管理下沉的数智化突破与业务主管赋能路径

红海云视角丨央国企绩效管理下沉的数智化突破与业务主管赋能路径

2025-10-20

红海云

随着数智化进程不断加快,央国企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管理变革压力:业务模式快速迭代促使组织边界趋于模糊、员工诉求日益多元,绩效管理的传统自上而下控制模式逐渐暴露出激励不足、执行僵化和目标失焦等问题,尤其在“95后”“00后”成为职场新生力量后,员工对参与感和公平性的要求显著提升,中央企业的绩效管理亟需打破单一考核思维,实现管理重心下移,赋予业务主管更大的主动权和责任感……

一、绩效管理下沉的数智化挑战与业务主管新角色

随着央国企步入数智化转型的关键时期,绩效管理模式也迎来了深刻变革,以往由人力资源部门主导的自上而下绩效考核在保障战略一致性方面具有优势,但随着组织规模扩展、业务多元分化,这种模式逐渐暴露出执行效率低、员工参与度不足、目标与实际业务脱节等诸多问题,尤其是在数字化、智能化技术深度融入管理流程后,企业对绩效管理的敏捷性和精细化提出了更高要求,并且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与业务目标的动态变化,也使得僵化的绩效考核难以适应央国企的实际运营需要。

与此同时,新生代员工也在日渐成为职场主力,他们对参与管理、表达诉求和实现自我价值有着更强烈的需求,仅依靠传统的控制型考核方式不仅激励效果递减,也容易引发内部动力不足和管理信任危机,这意味着央国企必须思考如何将绩效管理重心下移,推动管理模式向“赋能型”转型,实现从“控制”到“协同”的跃升。

在这一变革过程中,业务主管的新角色愈发凸显——作为连接组织战略与业务执行的关键桥梁,业务主管不仅要深刻理解业务目标,还需主动承担人才管理和团队激励责任,而绩效管理权力的下放更是使得业务主管成为绩效管理的真正“owner”,其能够根据团队实际情况灵活调整目标,实时指导员工成长,提升管理的敏捷性和实效性。在此期间,HR部门则转型为赋能者和资源支持者,为业务主管提供必要的管理工具与专业培训。这一协同机制既为央国企绩效管理注入了活力与创新动力,也为组织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央国企绩效管理下沉的宏观管控机制设计

随着绩效管理逐步下沉到业务一线,央国企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就是“如何在放权的同时确保组织管控的有序与高效”。绩效管理由人力资源部门主导向业务主管授权虽然极大激发了团队活力和管理创新,但如果缺乏顶层设计和系统支撑,将容易出现权责不清、考核失衡甚至管理混乱的局面。在这一背景下,宏观管控机制的构建变得尤为重要,它不仅是绩效管理顺利下沉的“安全阀”,更是保障企业战略落地和风险防控的关键支柱。

在央国企实践中,绩效管理下沉的宏观管控主要体现在三个核心层面:组织绩效与干部绩效的双轮驱动模式确保战略目标能够有效分解到各层级,并兼顾整体与个体的平衡;薪酬总额管理机制的引入推动经营单元自主分配利益,强化业务主管的责任意识和激励动力;活力曲线(强制分布法)等考核工具应用,保证绩效评估的公平性与激励性,避免考核流于形式或一边倒。

这些管控机制的协同作用,为绩效管理下沉创造了坚实保障。通过顶层制度设计与业务流程数字化,央国企能够在“放”与“管”之间实现动态平衡,让业务主管在充分授权的基础上,高效承接组织战略,推动绩效管理持续优化。

三、绩效考核指标体系优化与员工参与感提升

在宏观管控机制保障绩效管理顺利下沉的基础上,央国企若要真正释放管理活力,还需在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和员工参与机制上持续创新——绩效考核不仅仅是目标分解和任务完成的工具,更是连接组织战略、业务创新与员工成长的重要纽带,而随着管理权力下放到业务主管,考核指标的科学性和员工的参与热情成为驱动绩效提升的关键。

当前,央国企的绩效管理越来越强调分层考核和差异化设计,即业务主管在制定考核内容时不只是聚焦工作完成的时效和准确性,更结合岗位价值、创新贡献和协同能力,对员工进行全方位、多维度评价。这种考核模式鼓励员工主动参与目标设定与过程改进,使其在绩效管理中获得更多认同和成长空间,也有效杜绝了考核流于形式或“一刀切”的弊端。

在实际操作中,绩效指标体系的优化不仅体现在纵向穿透公司、部门、岗位各层级战略目标,更依赖于横向拉通各业务流程、客户需求和团队协同。通过细化KPI指标、灵活设置加减分项,业务主管能够更精准地识别和激励高绩效员工,推动部门内部形成积极向上的竞争氛围。同时,常规工作和重点工作的考核差异化设置也让管理者有抓手、有工具,既能强化履职标准,也鼓励创新突破。

在这一过程中,员工的主动参与成为绩效管理转型的亮点。通过开放目标设定、过程反馈和自查自改机制,员工能够主动表达诉求、参与绩效提升,实现个人发展与组织目标的深度融合,而央国企绩效管理也得以由此真正实现了从“管控型”向“参与型”转变,为组织持续成长和人才梯队建设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四、央国企绩效管理下沉的数智化解决落地方案

1. 数智化平台赋能绩效管理流程再造
绩效管理下沉涉及目标设定、过程反馈、结果评估等多环节,而红海云等数智化平台可实现关键业务数据的自动采集与分析,支持动态目标设定和实时绩效监控,并且平台还能够为业务主管提供智能化工具,简化指标分解、考核归档和激励分配流程,提升管理效率和透明度。

2. 绩效辅导与持续反馈机制落地
绩效辅导是绩效管理下沉的关键环节。通过数智化平台,业务主管可以随时跟踪员工绩效过程,开展实时反馈与辅导,确保绩效目标与实际业务动态协同。此外,平台还支持自动化提醒、数据分析和个性化辅导建议,帮助主管把绩效管理落实到365天的日常工作中,有效激发员工成长动力。

3. 员工参与机制与目标柔性化管理
红海云平台支持绩效目标的协同制定和员工参与机制,使员工可主动参与指标设定、过程反馈和结果申诉,提升管理透明度和公平性。在整个过程中,目标管理模块还可支持“移动靶”设定,根据业务变化和外部环境动态调整考核内容、实现目标的柔性和敏捷,并以多维度绩效数据分析为业务主管和HR部门提供精准决策支持。

4. 激励与约束机制智能化升级
活力曲线与强制分布法等激励机制可在平台上自动化执行,确保奖优罚劣的公平性和激励性。与此同时,薪酬总额管理模块还将实现薪酬分配的透明化和科学化,令业务主管得以根据绩效结果灵活调整激励方案,提升团队活力和组织凝聚力。

5. HR与业务主管双向协同赋能
数智化平台能够为HR部门和业务主管之间的协同提供数据支撑和工具保障。具体来说,HR部门可以通过平台开展绩效培训、指标设计和管理咨询,而业务主管则可利用平台自主进行绩效管理操作,推动管理模式的双向融合。

五、结论

总的来说,央国企绩效管理下沉不仅是数智化转型的必然选择,更是业务主管赋能和员工成长的关键驱动力,而通过科学的宏观管控机制、分层指标体系和数智化平台赋能,企业将实现激励与约束的动态平衡,推动组织目标与个人发展协同提升。可以预见的是,随着数智化工具的持续升级和管理理念的不断创新,绩效管理将进一步向柔性化、智能化方向发展,为央国企高质量发展和人才强企战略提供坚实支撑。为此,红海云将继续以专业技术和深度服务,赋能央国企绩效管理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