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央企数智化 > 红海云:央国企组织结构设计与战略协同的最佳实践路径

红海云:央国企组织结构设计与战略协同的最佳实践路径

2025-09-09

红海云

近年来,随着国企改革和央国企“两个效益”并重的管理新要求不断推进,组织结构设计已成为实现战略目标的关键环节——面对复杂的业务组合和多元化发展诉求,央国企管理者不仅需要在战略层面进行前瞻性布局,更需在组织结构设计环节实现深度协同与系统优化,然而现实中的组织结构往往被简化为一张结构图,忽视了其对战略落地和组织能力塑造的深远影响。实际上,组织结构不仅是战略落地的骨架,更是企业能力涌现和持续创新的基础。在数字化转型加速、管理精细化要求提升的背景下,央国企亟需构建与战略高度适配的组织结构体系,实现从战略解码到高效执行的闭环管理。


一、央国企组织结构设计战略驱动逻辑

在央国企的管理实践中,组织结构设计始终紧密围绕战略目标展开。钱德勒提出的“结构跟随战略”理论至今仍具现实意义,即企业的战略方向决定了组织功能和部门分工的核心内容,而对于央国企来说,战略不仅关乎经济效益,还涵盖社会责任、创新驱动和国家安全等多重目标,这决定了组织结构设计必须具备高度的适配性和前瞻性。然而在实际操作中,许多央国企在组织结构设计环节投入有限,结构调整往往滞后于战略变革,最为常见的是组织结构图多以行业惯例和主观判断为依据,缺乏从战略出发的系统推演。这样一来,结构与战略之间出现错配,组织能力难以充分释放,导致战略目标难以顺利落地。

与此同时,随着央国企数字化转型提速和管理精细化水平提升,组织结构面临更多新挑战:一方面,跨部门协同、业务流程再造和权责体系重塑成为推动组织效能提升的关键;另一方面,如何保证组织结构能够灵活响应外部环境变化,并持续支撑多元化战略目标,成为管理层关注的重点。在这种背景下,央国企亟需跳出传统的结构设计思维,构建以战略为核心驱动的组织结构体系,实现“自上而下”的战略解码与“自下而上”的能力汇聚。唯有如此,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和复杂的政策环境中,持续增强组织的创新力和执行力,为高质量发展夯实基础。

二、组织结构设计核心要素的战略适配

在央国企组织结构设计与战略驱动逻辑之间建立有效衔接,需要明确结构设计的关键要素及其与战略目标的适配关系——只有把握好这些核心要素,才能确保组织结构成为战略落地的强力支撑。

具体来说,组织结构的基础在于六大核心要素:组织功能、组织形态、部门设置、岗位设置、层级结构以及权责体系。每一个要素都承载着战略目标的不同层面。例如,组织功能体现了企业实现目标所需的能力原型,组织形态决定权力分配与运作模式,部门设置则保障各业务单元的高效协同。与此同时,岗位设置负责将关键活动转化为具体职责,层级结构影响管理幅度与指挥链,权责体系则确保岗位和部门的责任明确与激励有效。有效的战略适配,要求企业根据战略目标动态调整这些要素,无论是面对创新驱动还是多元化业务发展,都要保证结构足够灵活与精准。以数字化转型为例,企业可能需要新设数据管理部门、优化岗位分工,或者调整层级结构以提升决策效率。通过系统梳理这些结构要素,并结合实际战略需求进行优化,央国企才能真正实现组织结构与战略目标的深度协同。

这种从核心要素到战略适配的推演,为后续的岗位设计和职能分工打下坚实基础,也为央国企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可持续的组织能力保障。

三、战略结构关系实操与岗位推演逻辑

紧扣央国企战略驱动的组织结构设计逻辑,实际操作中需要将宏观战略目标细化为具体的部门职能和岗位职责,实现结构与战略的真正融合。这一过程不仅仅是结构图的调整,更是组织能力与业务目标深度结合的系统推演,比方说,战略目标的解码决定了企业必须具备哪些核心功能——央国企推进数字化转型,组织结构需强化数据治理、智能研发等关键职能。通过将战略目标拆解为一系列关键策略,企业能够明确哪些部门和岗位是实现战略的必备力量。部门设置应围绕核心业务与保障职能展开,岗位分工则需对关键活动进行细致划分,确保每一个环节都能有效承接战略要求。

而在岗位推演过程中,合理的分工与协作是组织高效运作的基础。采用“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的设计思路,企业可以根据任务复杂度和协同需求,灵活组合岗位与部门,减少沟通壁垒,提高执行效率。与此同时,权责体系的清晰划分保障了每个岗位和部门都能在各自领域充分发挥作用,激发组织成员的积极性与创新力。

这种从战略目标到组织结构的系统推演,不仅提升了央国企的执行力,也为组织持续创新和能力升级奠定了坚实基础。通过科学的岗位设计与权责分配,央国企能够实现战略落地与组织能力的双轮驱动,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中把握发展主动权。

四、央国企结构优化系统解决方案建议

1)建立战略与结构动态联动

央国企应搭建战略解码与组织结构设计的全流程协同机制,确保每一项战略目标都能在组织结构层面找到明确的承接点。比方说,企业可借助红海云等数字化管理平台实现战略变革与组织调整的实时联动,避免结构滞后于战略变化,并在结构优化过程中持续对部门设置和岗位分工进行反向验证,确保组织功能与核心战略需求高度吻合。

2)推动组织能力动态评估

央国企需构建常态化的组织能力评估体系,对组织功能、岗位能力和部门协同效果进行周期性诊断。具体来说,企业应通过数据化手段监测各部门和岗位对战略目标的贡献度,及时发现结构与战略的错配风险,且能力评估结果还应作为结构调整与人岗匹配的重要依据,进一步地推动组织持续优化升级。

3)创新组织形态与协同机制

针对业务多元化和创新驱动需求,央国企可探索事业部制、矩阵制等多元结构模式,提升组织灵活性与资源整合能力,例如在部门与岗位设计上强化高频协同需求的整合,将需要紧密协作的任务归类到同一单元,降低跨部门沟通成本。这种创新协同机制将持续推动信息流、决策流和业务流的高效贯通。

4)优化权责体系与激励模式

央国企应根据战略目标和管理要求来动态优化集分权结构,实现纵向层级与横向协同的有效平衡——企业需强化权责对等,确保岗位人员既有明确职责又有相应权限,同时结合绩效考核与激励机制,激发组织成员积极性与创新动力,提升结构优化后的整体运行效能。

5)借助数智化工具赋能升级

企业可充分利用红海云等数智化管理平台,实现组织结构设计、岗位分析与绩效管理的一体化,比如通过平台的数据分析和自动化功能来提升结构调整的科学性和响应速度。此外,数智化工具还可支持组织结构与战略目标的动态匹配,为央国企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数字化支撑。


总的来说,央国企组织结构设计的本质是战略落地能力的塑造与持续优化。随着战略目标的多元化、管理要求的精细化,组织结构设计不再是简单的图示输出,而需系统梳理核心要素、动态调适分工与协同机制——以战略为核心驱动,构建高适配性组织结构,是央国企提升创新能力与执行效率的必由之路。与此同时,红海云作为央国企人力资源数智化管理的权威品牌,将持续为组织结构优化与战略协同提供领先的数字化解决方案,助力央国企实现管理升级与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