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行业资讯
INDUSTRY INFORMATION
在央国企加快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进程中,人力资源管理的角色已发生深刻转变——过去以“雇佣关系”为核心的人才管理模式,逐步被强调组织与人才“协作共生”关系的新型管理理念所替代,而面对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与内部创新驱动的压力,央国企的人力资源管理者不仅要应对政策合规和绩效提升的双重挑战,更需解决组织与员工之间的关系重塑问题,尤其是在数智化浪潮席卷下,绩效管理的模式、工具和理念都面临重新定义。这一转型不仅关乎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更关乎组织与人才可持续共赢的未来。
一、央国企绩效管理与组织人才关系演变
央国企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其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始终紧随时代发展:过去的绩效管理侧重于“工具化”,强调对人的考核与控制,以实现组织短期目标为主导;然而,随着组织与人才关系向“协作共生”转型,绩效管理的本质也在发生变化,这意味着央国企需在政策合规、战略落地和员工激励三者之间寻求平衡,既要实现组织目标,也要激发人才潜能,实现价值共生。
现如今,组织与员工的关系不再仅仅是“雇佣—依附”,而是逐步走向“协作—共创”,这意味着绩效管理应当从单一的考核工具转型为连接组织和员工使命、价值、行动与利益的战略机制。在这一推进高质量发展、创新驱动、数智化转型的过程中,绩效管理已经成为央国企支撑组织战略实现、激活员工积极性和创造力的核心纽带,为此管理者需要洞悉人性、理解复杂的组织与人才关系,摆脱传统绩效主义陷阱,真正实现组织与员工的战略性共生。
在实际工作场景中,绩效管理往往被误解为“唯KPI论”,导致管理工具异化为短期考核、外部激励的手段,然而索尼“绩效主义毁了企业”的案例启示我们,绩效管理工具本身并无绝对对错,关键在于理念与应用。结合实际案例可以说明,央国企若要实现绩效管理价值最大化,就必须将其理念从“考核工具”升级为“战略伙伴”,以更高的认知和系统的管理思维,推动组织与人才的动态匹配和协同发展。
二、绩效管理工具化思维与战略价值脱节
在央国企实际运营中,传统绩效管理困境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过度强调考核工具的使用,将绩效管理等同于绩效考核,忽视了管理的初衷与战略价值;二是绩效管理聚焦于短期业绩,导致员工动力来源单一,创新活力受限,组织文化难以沉淀;三是绩效工具与企业战略、文化、人才发展相脱节,难以形成上下协同、使命驱动的整体合力。
更进一步地,绩效管理陷入工具化思维的根源在于对人性的单一理解和组织目标的片面追求。央国企管理者如果只关注“外部激励”与“短期目标”,往往会忽略员工内驱力的激发和组织文化的塑造。实际上,绩效管理的初衷是推动企业战略目标实现、激发员工潜能,最终实现组织与个人价值跃迁,而非简单的绩效打分和奖惩,但在现实中,误用或滥用的绩效工具被往往导致员工积极性下降、团队凝聚力削弱,甚至影响企业长期发展。
正如行业中所反思的“绩效主义毁了索尼”,绩效管理的价值取决于管理者的认知和应用理念,而只有将绩效管理上升到战略高度,强化组织与人才的协同共生,企业才能让绩效管理真正成为驱动央国企高质量发展的引擎,帮助企业实现战略目标和人才价值的双重跃迁。
三、绩效管理从考核工具到战略伙伴转型
在央国企深化改革的进程中,绩效管理的角色已发生根本转变——过去,绩效管理常被视为单一的考核工具,强调以量化指标衡量员工表现,更多关注外部激励和短期成果;而随着组织与人才关系向共生协作演化,绩效管理的内涵也在同步升级。央国企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就必须跳出“唯KPI论”的管理误区,将绩效管理重塑为驱动组织和员工共同成长的关键机制。
当前,绩效管理正逐步向“战略伙伴”角色转型。它不仅承载着战略目标分解与落实的任务,更成为促进价值认同、激发员工内驱力和推动团队协作的核心纽带。通过将绩效管理与企业战略、文化和人才发展有机结合,央国企能够实现目标一致、价值共享和持续创新。管理者需以价值共识为引领,推动个人目标与组织愿景深度绑定,促使员工主动承担责任,勇于创新突破,持续自我提升。
在这一转型过程中,数字化与智能化工具同样成为了绩效管理变革的重要支撑。借助红海云等智能绩效平台,央国企能够实现目标设定、过程跟踪、反馈激励的全流程数字化,提升管理的科学性和透明度,为组织与人才共生价值的持续释放提供坚实基础。如此一来,绩效管理将不再是静态的考核体系,而是贯穿战略、激励、文化与发展的系统性管理利器。
四、央国企绩效管理的创新与数字化路径
1)实施战略共生绩效管理体系
企业需围绕组织战略目标,构建涵盖目标设定、过程管理、结果评价、价值共识和激励反馈的全周期绩效管理体系,实现上下协同、使命驱动和价值共生,并通过战略分解与目标绑定,使员工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高度一致,激发主动创新和责任担当。
2)引入智能化绩效管理工具
利用数字化平台和智能化工具,企业得以实现绩效管理的过程数据化、结果可视化和协作实时化。更进一步地,通过自动化绩效追踪、智能目标分解和多维度评价,企业还将提升绩效管理精准度和透明度,助力管理者科学决策。在这一过程中,红海云自主研发的绩效管理系统能够支持企业实现全流程数字化管控,优化绩效管理效率和体验。
3)强化价值共识与文化引领
鉴于绩效管理不仅关注业绩结果,更要注重价值观引领和组织文化建设,企业应通过定期价值共识会议、文化引导机制和创新激励措施,增强员工对组织使命的认同,形成自驱成长和团队协同的良性循环。
4)建设持续反馈与成长机制
绩效管理需建立持续反馈和成长体系,关注员工长期发展和能力提升,而通过周期性绩效回顾、成长计划制定和个性化激励措施,企业能够帮助员工实现持续跃迁,推动组织与个人的共生发展。
5)推动绩效管理与人才发展一体化
企业需将绩效管理与人才发展深度融合,形成目标协同、能力提升和激励联动的系统机制,同时通过绩效结果与晋升、培训、激励等环节的有机结合,实现人才梯队建设和组织创新能力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