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央企数智化 > 人力资源数智化转型丨红海云谈央国企AI与HR人机协作的边界与价值重塑

人力资源数智化转型丨红海云谈央国企AI与HR人机协作的边界与价值重塑

2025-09-16

红海云

在中央和国有企业深化改革以及数字中国战略持续推进的大背景下,央国企人力资源管理正迎来深刻变革——伴随AI技术的普及和智能化系统的大规模应用,HR部门的工作模式、岗位分工及价值创造方式发生了显著变化。现实中,央国企既要响应国资委关于提质增效、数字化治理的政策号召,又需解决组织规模庞大、管理层级复杂与业务协同难题。在这种环境下,“AI与HR如何协同,才能兼顾管理效率与人本温度”已经成为了央国企高管和人力资源管理者亟需破解的战略难题。


一、央国企人力资源管理的数智化变革与挑战

当前,央国企正处于数字中国建设和国企改革“双轮驱动”的关键阶段——人力资源管理作为组织治理和高质量发展的核心环节,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数智化转型新机遇,与此同时,AI、大数据、云计算等前沿技术正加速渗透至招聘、考勤、绩效、培训等各个人力资源管理流程,为央国企带来了流程自动化、业务实时协同和决策科学化等显著优势。以智能招聘平台为例,系统可自动解析海量简历、精准匹配岗位需求,大幅提升招聘效率,并帮助企业规范数据管理、降低运营成本。这些变化不仅优化了日常管理,更为央国企释放了组织活力和人才潜能。然而在数智化浪潮的推动下,央国企人力资源管理却也面临着多重现实挑战:

一方面,企业规模庞大、管理层级复杂,导致数据流转不畅、信息孤岛和流程割裂等问题依然突出;另一方面,政策监管趋严,合规要求不断提升,HR部门必须兼顾技术创新与风险防控。此外,央国企长期强调人本关怀和组织稳定,任何单纯依赖AI的“去人性化”管理模式,都可能影响员工体验和组织凝聚力。面对这些变革与挑战,央国企需要在技术赋能与人本价值之间找到动态平衡点,推动人机协作从“工具辅助”迈向“深度融合”,同时厘清AI与HR各自的价值边界、构建科学的人机分工与协作机制。这不仅关乎管理效能的提升,更直接影响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与可持续发展动力。

二、AI与HR的人机协作双向驱动效率与价值

随着央国企人力资源管理的数智化进程不断深入,AI和HR的协作关系逐步从“工具辅助”转向“深度协同”。技术的快速发展推动着管理模式的变革,但要实现真正的高效与高质,仍需企业明晰AI与HR各自的能力边界,并找到最佳的协作切入点。只有这样,央国企才能在日益复杂的业务和监管环境中,兼顾管理效率与组织温度,持续释放人才红利。

从实际应用来看,AI在标准化、规模化和数据驱动的业务场景中展现出强大优势:在招聘初筛、考勤统计、绩效分析等环节,智能系统能够快速处理大量信息,显著提升工作效率和准确性。红海云等智能人力资源平台的应用,使央国企在人力资源基础管理上实现了流程自动化和数据透明化,大大减轻了HR的繁琐事务性工作负担。

与此同时,HR的价值创造也正在向更加复杂和战略性的方向转移:涉及人才战略制定、组织文化塑造、关键岗位决策、复杂人际沟通等非标准化领域,仍然需要HR以专业洞察和人性关怀来把控,这不仅涉及对政策环境、行业趋势的前瞻性判断,更要求对员工心理、组织氛围和潜在风险有深度理解。AI虽然能辅助数据分析和风险预警,但在价值观引领、文化融合和高风险事件应对等环节,HR的判断与干预不可或缺。也正因如此,AI与HR的协作逻辑逐渐形成“双轮驱动”模式,即AI专注于提升管理效率,将大量重复性、结构化任务自动化,HR则聚焦于战略性决策和人本管理,为组织创造不可替代的软实力。这一模式不仅推动了央国企人力资源管理效能的整体跃升,也为后续人机深度协作机制的建立打下了坚实基础。

三、人机协作机制的创新实践与落地路径

在厘清AI与HR各自的角色定位之后,真正实现人机协同、让技术与人力“各展所长”成为央国企推进数智化转型的关键。企业需要注意的是,单纯依靠工具并不能自动带来管理升级,而只有将智能系统与HR专业能力深度融合,才能让人机协作在实际业务中落地生根并发挥最大效用。

为此,越来越多的央国企正以“数据驱动—人工校验—持续优化”的闭环流程,实现了人机协作的高效落地。以招聘管理为例,AI能够在简历初筛、风险提示等环节实现批量处理,极大缩短筛选周期并提升初步匹配的准确率;而进入复试及岗位决策阶段,HR则结合企业文化、岗位特性和候选人综合素质进行深入把控。通过这种“AI初筛+HR复核”的模式,既保证了招聘流程的效率,又兼顾了岗位匹配的精准性和组织文化的契合度。

与此同时在员工管理与人才发展领域,AI还可自动生成考勤报表、分析离职风险、诊断能力短板,并为培训与晋升提供数据支撑,而HR则基于AI输出的数据洞察,开展一对一访谈、员工关怀和激励政策优化,实现对复杂情况的个性化应对。这种创新实践不断反馈优化,不仅让AI模型更加贴合业务实际,也让HR专注于更高价值的管理活动。由此,央国企就能够在提升管理效率的同时保持组织的人文温度和活力,并通过持续完善人机协作机制实现高质量发展。

四、央国企AI+HR协作的可持续发展路径

(1)顶层制度设计

央国企推动AI与HR协作首先要从顶层制度设计入手,只因明确AI与HR的职责分界、制定人机协作的流程规范是保障高效与合规并重的前提。企业需在集团层面设立数智化管理小组,专责梳理各业务板块的标准环节和需人工决策的关键节点,并通过出台统一的数据安全、合规操作与隐私保护规范,确保AI辅助下的人力资源管理既符合法律政策,又守住组织底线风险。这一顶层设计将为后续各项协作机制的落地执行提供坚实基础。

(2)能力体系建设

鉴于实现AI+HR高效协作离不开HR队伍的专业能力升级,央国企应加强HR数智化核心能力培养,围绕大数据分析、AI系统操作、流程再造、跨部门沟通等方面设置专项培训,同时通过案例研讨和实战演练,让HR掌握AI工具调优、模型解读与人机流程创新等新型技能。此外,企业还需鼓励HR参与数据治理、算法伦理等跨界项目,逐步打造兼具技术素养和战略洞察的复合型人才队伍、助力HR在AI赋能下实现角色跃迁。

(3)智能平台支撑

平台化、集成化是央国企人力资源数智化转型的关键。为此,企业应依托红海云等专业智能HR平台,打通招聘、考勤、绩效、培训等各业务模块,实现数据流转与流程协同——平台内嵌AI能力,可自动完成简历筛选、风险预警、能力诊断等工作,释放HR更多精力聚焦战略和人性化管理。与此同时,通过定制开发和持续优化,平台还可以根据央国企实际需求实现定制化场景应用,为组织高效稳定运行提供技术底座。

(4)持续反馈优化

人机协作体系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建立动态反馈和持续优化机制,因此央国企制定定期评估体系,收集HR、业务部门及员工对AI工具使用体验与成效的多维意见,并以此为基础,通过数据分析与案例复盘及时调整协作流程、优化算法模型与人工干预策略。除此之外,企业还需鼓励HR将一线实操经验反哺平台设计,推动AI更贴合实际业务需求。如此一来,央国企才能在数智化进程中形成“技术驱动—人工赋能—持续进步”的良性循环,真正实现效率与价值的双重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