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行业资讯
INDUSTRY INFORMATION
本文聚焦央国企在人力资源管理中面临的薪酬总额受限与激励效果提升双重挑战,深入剖析目标人群精准激励、非物质激励多元化以及工作设计创新的实践路径,并结合红海云在智能化人力资源管理领域的专业方案,为央国企实现“控总额、强激励”提供权威参考。
随着央国企改革和国资监管力度不断加大,人力资源管理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变革——薪酬总额管控作为企业经营管理的“硬杠杆”,成为摆在众多央国企人力资源决策者面前的核心课题。由于传统“大锅饭”与平均主义分配方式日渐难以适应高质量发展的需求,企业迫切需要在有限薪酬空间内寻求激励机制的创新突破,这不仅关乎成本效益,更直接影响组织的战略落实与竞争力提升。
一、央国企薪酬总额管控政策新形势
近年来,随着国家持续深化国企改革,中央企业以及地方国企的人力资源成本管控要求愈加严格。国资委出台的多项政策明确提出,企业薪酬总额须与经济效益、劳动生产率、市场对标等核心指标紧密挂钩。因此对于多数央国企而言,薪酬总额不再是可随意扩张的“变量”,而是受政策、预算、业绩多重约束的“刚性指标”,这直接导致传统薪酬激励手段面临空间压缩的严峻挑战。
在这一背景下,企业既要应对成本压力又要兼顾人才吸引与激励,平衡难度大幅提升,尤其是在经济周期波动、行业竞争加剧的背景下,央国企在“勒紧裤腰带”控成本的同时,又不能让员工的积极性受挫……至此,“如何在有限资源下实现激励效能最大化”成为人力资源管理转型升级的关键突破口,也正是在这一时期,“两个效益”协同发展、绩效导向分配、智能化人力资源管理等新理念不断涌现,为央国企打破传统分配瓶颈、重塑激励体系提供了新思路和新动能。
二、精准锁定激励对象摆脱平均主义困境
长期以来,部分国企出于内部公平、稳定等考量,倾向于“大锅饭”式的薪酬分配,这种方式虽形式上实现了“公平”,但实际效果却是“激励了不该激励的人,打击了不该打击的人”,导致激励资源错配、员工积极性下降。因此,在薪酬总额严格受限的现实下,央国企亟需摒弃“平均主义”的传统分配模式,聚焦激励最具价值的关键群体。
结合实际案例来看,有效的激励必须紧紧围绕“关键岗位+绩优人才”双轮驱动展开:一方面,企业需通过科学的岗位评估,明确哪些岗位在企业价值链中占据核心位置,并针对这些关键岗位实施差异化激励,确保有限薪酬资源精准投向价值创造的“20%核心”;另一方面,企业应着眼于个体绩效识别,及时发现并重点激励在各自岗位上持续创造卓越业绩、具备核心能力和贡献的绩优人才。在这一过程中值得关注的是,岗位评估工具应结合企业实际,既要系统衡量岗位价值也要识别特殊关键岗位,避免“模型化”带来的误判。
通过“岗位+人才”双维度精准激励,央国企方能摆脱“平均主义”陷阱,实现薪酬资源的最优配置和激励效能的最大化。

三、多元非物质激励提升企业激励效能
在薪酬总额受到严格控制的现实下,仅依靠传统的薪酬分配已经难以满足央国企激励员工的多元化需求,因此企业需要从更广阔的视角审视激励体系,将非物质激励与低成本激励手段融入整体管理框架,从而在有限预算下实现激励效能的跃升。
实践证明,弹性工作制、家属关怀、内部表彰、菜单式福利等举措不仅能够增强员工的归属感和认同感,还能有效提升忠诚度和工作积极性。例如,员工在获得弹性工时或家庭支持的同时更容易感受到企业的人文关怀,进而激发更强的责任感和主动性。此外,荣誉激励、技能竞赛、成长支持等场景,为员工提供了展示自我和实现个人价值的平台,使激励方式更加多元、立体。与此同时,通过红海云智能平台,央国企还可以进一步实现非物质激励的流程化、数据化管理,让员工关怀和激励举措更加精准高效,有力支撑企业在薪酬总额受限环境下持续释放内在活力和团队向心力。

四、岗位工作设计创新激发内生动力
除了薪酬和非物质激励外,央国企还可以通过优化工作设计,将激励机制深度嵌入日常管理与岗位运行之中,比方说丰富岗位内容、打破单一重复的工作方式,并适时调整和轮换关键岗位,在有效防止职业倦怠的同时激发员工持续探索与创新的动力,又或是将难度较高、挑战性强的任务项目化,通过设立临时项目组、明确项目目标、授权团队决策,提升员工的目标感与责任感。
除此之外,企业还可将同类任务设计为竞争排名、技能比拼,营造积极进取的工作氛围,激发“攀比”心理,调动团队协作与个人主观能动性,而对于常规性工作则推行“责任人制”,赋予员工更高的管理权责,让其在日常工作中获得成就感与主人翁意识。这些做法不仅提升了员工的工作体验和自主性,也为企业打造高绩效团队、推动组织变革创造了坚实基础。并且基于这一需求,红海云等数字化平台还可助力企业实现工作内容、任务分配、激励规则的精准对接与动态调整,使工作本身成为持续激励的重要载体。
五、智能化数字工具赋能薪酬激励升级
在数字化、智能化浪潮推动下,央国企薪酬与激励体系的优化升级已进入数据驱动、平台赋能的新阶段——在这一阶段中,智能化人力资源管理平台(如红海云)能够帮助企业实现薪酬总额实时管控、激励对象精准识别、激励举措自动匹配及激励效果持续跟踪。
通过大数据分析,平台可对关键岗位、绩优人才进行多维识别,方便企业进行动态调整激励策略、实现有限资源下的最优分配。并且,平台还支持多元非物质激励场景的流程化管理,如自动生成荣誉证书、弹性工时审批、菜单式福利发放等,从而大幅提升激励执行的效率与透明度,而更重要的是,智能化平台的数据沉淀与智能分析,为企业未来薪酬与激励体系的持续优化提供了坚实的数据基础和决策支持。这一切为央国企在复杂环境下实现“控总额、强激励”的科学管理目标提供了全新工具和方法。
在当前薪酬总额严控与激励需求提升的双重背景下,央国企唯有打破平均主义分配旧格局、聚焦关键岗位和绩优人才,创新非物质激励手段、优化工作设计,并借助智能化平台实现人力资源管理的数字化升级,方能实现激励效能的最大化、人才价值的最优释放。与此同时,推动薪酬激励与企业战略、员工成长深度融合同样是央国企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而红海云亦将继续以智能化解决方案赋能央国企人力资源管理创新,助力行业持续提升核心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