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薪酬专题 > 如何构建战略型薪酬体系?红海云赋能央国企人力资源管理

如何构建战略型薪酬体系?红海云赋能央国企人力资源管理

2025-09-10

红海云

现如今,薪酬体系的变革已成为央国企人力资源管理的战略焦点——随着国资委对“两个效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协同提升的高度重视,以及国有企业改革的持续推进,央国企在推动高质量发展过程中,亟需打破传统的薪酬“成本观”,转向以价值创造和人才激励为核心的战略型薪酬体系。然而,现实中仍有许多央国企依然倾向于市场对标和成本管控,忽略了薪酬的激励效能和组织战略目标的协同作用。


01. 价值定位

央国企薪酬管理的传统模式大多以“市场对标—均衡调整”为主,其核心关注点往往是支出的合理性与合规性,这种做法在管控风险、保证组织稳定方面有其积极意义,但也容易导致薪酬激励效用下降,错失人才结构优化和组织能力提升的战略窗口期。与之相反地,战略型薪酬体系则强调“薪酬服务于战略”,即将薪酬作为引导员工行为、分配组织资源、强化核心能力的“杠杆”,而非单纯的“成本”。

实际上,央国企的组织定位决定了其人力资源管理不仅要履行经济责任,还要承担社会责任,因此央国企对薪酬体系的设计更需兼顾公平性、激励性与导向性。然而,当前仍有部分央国企需要面临技术升级、业务重构和人才市场竞争多重压力,仅靠“市场基准”显然已经难以支撑战略转型的需求——唯有将薪酬管理上升至组织战略层面,企业才能真正实现人才强企和创新驱动。

02. 主要挑战

(一)成本导向与人才流失

现有央国企薪酬体系往往以成本控制为首要目标,强调预算管理和费用压缩,这种单一导向容易忽略关键岗位和核心人才的特殊价值,导致薪酬激励失效,令高潜人才因缺乏有针对性的激励逐步流失,岗位吸引力也逐渐下降,严重制约了组织创新能力的提升和核心竞争力的积累。

(二)战略联动不足

许多央国企在薪酬分配时主要关注市场对标和内部公平,却忽视了与企业战略目标的联动,并且薪酬结构设计缺乏对业务优先级和组织发展方向的支持,导致资源配置平均化,难以聚焦关键突破点。这种状况不利于推动企业战略落地,将使薪酬管理失去引领变革和驱动创新的功能。

(三)激励短期化倾向

央国企在激励机制上普遍存在短期导向,侧重当期业绩考核和即时回报,这导致员工往往只关注年度奖金和季度奖励,对企业长期发展的参与度和忠诚度有限。缺乏长效激励措施将使核心人才更容易被外部机会吸引,企业难以建立稳定可靠的人才队伍,进而影响到整体组织的可持续发展。

(四)评价标准模糊

绩效评价体系不够完善、考核标准模糊及薪酬分配结果缺乏公开透明等一系列缺陷都会使员工难以理解自身薪酬与绩效的关联,从而产生对公正性的质疑,影响团队信任和工作积极性。此外,缺乏有效沟通机制同样会使薪酬体系的激励作用无法充分发挥,甚至带来组织内部的矛盾和内耗。

(五)应变能力欠缺

央国企薪酬体系通常结构僵化,响应外部环境和内部战略调整的速度较慢——面对市场变化、新兴业务发展或政策调整,薪酬体系难以及时做出调整,错失人才激励和组织升级的最佳时机。缺乏灵活性,将使企业在激烈的人才竞争和业务变革中处于被动局面、降低整体战略执行力。

 

03. 落地路径

(一)战略导向与能力画像

央国企在薪酬体系升级过程中的首要任务是将企业战略与人力资源管理深度融合。管理团队需明确企业未来三至五年发展目标,识别支撑战略落地的关键岗位和核心能力,并通过系统性的人才盘点与岗位价值评估,制定差异化资源配置方案,为重要岗位和稀缺人才提供有针对性的薪酬激励。这一环节不仅奠定了薪酬体系设计的基础,也确保了薪酬分配与企业发展方向的协同一致,为后续激励机制的优化提供科学依据。

(二)多元化激励机制

鉴于薪酬体系的激励效能取决于能否根据岗位价值和人才贡献实施差异化策略,央国企应结合自身实际构建多元化的激励机制,譬如对核心岗位和高绩效员工给予超额回报,同时保障基础岗位的公平性,又或是探索设立“关键人才池”、实施虚拟股权或利润分享计划等创新模式,增强员工与企业的长期绑定。除此之外,专项津贴、能力提升计划等配套激励手段,同样有助于提升整体队伍的素质和活力,形成正向激励的良性循环。

(三)绩效评价与过程透明

激励措施能否有效落地,绩效评价标准和分配过程的透明度是关键。因此,央国企应完善绩效考核体系,确立科学、可量化的评价指标,确保考核结果具有公信力。同时,企业还可借助红海云等智能化人力资源管理平台,使薪酬分配流程实现数字化管理和数据可追溯,大幅度提升员工的信任度和满意度,而通过绩效管理平台的实时监控与数据可视化,企业还能够及时发现激励机制存在的问题,持续优化薪酬策略。

(四)沟通与文化引领

薪酬体系改革涉及员工切身利益,有效沟通与文化引导至关重要,这意味着央国企在设计和推行战略型薪酬体系时应制定系统的沟通计划,确保员工充分理解调整的背景、原则和成长路径。具体来说,企业可以采用价值宣导、案例分享、员工反馈等多样化方式,加强组织文化的塑造和团队认同感,这种持续的沟通不仅能够减少改革阻力,还能激发员工主动参与和自我提升的意愿,为薪酬体系的顺利落地提供坚实保障。

(五)数字化赋能与灵活调整

面对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央国企薪酬体系需要具备高度的灵活性和智能响应能力,而依托红海云等数字化平台,企业能够实现薪酬数据实时监控、行业对标、动态模拟和智能决策。可以说,数字化工具不仅提升了薪酬管理的效率和精度,也为薪酬结构的动态调整和持续优化提供了有力支撑。此外,通过智能预警和效果评估机制,企业还能够及时应对市场变化和战略调整,实现薪酬体系的敏捷升级和组织能力的持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