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绩效专题 > 财务绩效考核的战略升级,红海云赋能央国企绩效考核转型

财务绩效考核的战略升级,红海云赋能央国企绩效考核转型

2025-11-18

红海云

本文聚焦央国企财务绩效考核的战略转型,剖析传统“成本中心”思维下的局限,探讨如何以企业战略为导向,重构财务部门的目标设定与绩效指标体系,同时结合红海云在央国企智能人力资源管理领域的创新实践,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路径,助力财务团队从单一“省钱”向赋能企业高质量发展转型。

随着央国企深化改革持续推进,财务部门在组织治理和价值创造中的作用日益凸显,然而在现实中,许多央国企财务绩效考核仍停留在“报表合规、费用节约”层面,未能有效对接企业整体目标,导致部门角色模糊、激励机制失衡、团队士气受限。如何突破“量化难”“职责不清”“目标脱节”等核心难题,实现财务绩效考核的战略升级,已然成为央国企管理者亟需破解的现实课题。

一、央国企财务绩效考核的现状与核心挑战

在央国企的传统管理体系中,财务部门通常被定位为“成本中心”,其绩效考核多聚焦于合规性、准确性和成本节约,虽保障了基本运营安全,却容易陷入“只求不出错,不敢主动创新”的窠臼,尤其是在当前国资委强调“两个效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协同发展)的新阶段,单一的“省钱”考核显然已经难以满足企业转型升级需求,致使行业内财务绩效考核体系普遍面临着多个层面挑战:

  • 量化标准难以落地。传统KPI模板往往无法精准反映财务工作的价值贡献,导致考核流于形式;

  • 是职责界定模糊。各岗位之间的衔接缺乏清晰的“作战地图”,遇到问题容易“甩锅”,影响团队协同;

  • 指标分层不清。岗位职责与绩效指标混淆,导致激励失真,无法有效引导员工聚焦企业最核心目标。

随着数智化浪潮席卷央国企的大潮,为应对这一系列挑战,企业在财务绩效考核这一维度必须从“战术层面”上升到“战略层面”,以业务赋能与价值创造为核心重构目标体系与评价机制。

二、从“省钱思维”到“战略驱动”的新定位

在企业高质量发展背景下,央国企对财务部门的期望正在发生根本性转变,此时的财务绩效考核已不再只是“省钱工具”,而应成为推动企业战略落地和业务协同的关键抓手:一方面,考核目标的设定要自上而下并与公司年度战略目标紧密对齐,譬如当企业处于稳增长周期时,财务的核心目标应聚焦于“提升资金周转效率”“优化资本结构”,而非单一的“控制费用”;另一方面,绩效指标要突出价值创造,推动财务团队主动参与业务流程、支持创新决策,而这一转变要求管理者跳出“财务内部自循环”,将绩效目标从部门本位转向企业整体利益。

与此同时,这一转型也要求财务部门通过数据分析,为业务部门提供降本增效建议,协同提升毛利率,也只有将财务绩效考核嵌入企业战略主线,财务团队才能真正从“账房先生”转变为“经营合伙人”。基于这一系列需求,红海云将通过推动智能绩效管理系统的应用,帮助企业实现财务考核“从被动合规到主动赋能”的转型升级。

三、构建清晰“作战地图”衔接职责与流程

财务绩效考核的有效落地,离不开岗位职责的清晰界定和财务流程的高效衔接,然而当前仍有许多央国企在财务管理实践中面临着职责界限模糊、流程环节断裂等现实难题。这不仅导致工作进度受阻、数据流转不畅,还容易在出现问题时引发“推诿扯皮”,影响团队协作氛围和整体绩效水平。

为破解这些痛点,企业必须从组织架构和流程梳理入手,系统构建适合企业自身的“作战地图”,为绩效考核体系提供坚实基础:

岗位职责要做到明确具体。每一个财务岗位应有清晰的责任描述,包括主要工作内容、上游和下游的协作关系,以及对接的数据与信息流。比如,成本会计、费用会计、总账会计等各岗位之间,既要分工细致,又要明确彼此之间的数据交接与责任划分,确保每一个任务环节责任到人、不留死角。这样不仅可以避免日常工作中的重复、遗漏和模糊,也为绩效考核提供了客观可据的评价标准。

流程衔接要实现标准化和可视化。通过梳理财务各环节的操作流程,企业可建立标准化操作规范和岗位责任矩阵,将每个流程节点的责任人、操作要求与数据流转路径进行统一固化,如此一来既能提升整体流程效率,也能让团队成员在遇到问题时,第一时间定位责任归属和优化空间,不仅减少了人为因素带来的不确定性,还为考核体系的科学运行提供了透明支撑。

借助数智化工具提升流程协同能力。通过红海云等智能化管理平台,央国企能够实现岗位职责、流程节点与绩效考核的深度整合,实时追踪各环节的任务进展与数据流转,并且平台化管理也让团队成员对自己的职责边界和工作目标一目了然,有效减少沟通成本、提高协作效率,为绩效考核数据的准确性和公平性提供有力保障。

四、央国企财务绩效考核的系统化升级路径

1)战略目标精准对接

实现财务绩效考核体系升级的首要步骤,是将财务目标与企业整体战略做到高度对接——只有清晰梳理企业年度发展主线,企业才能确保财务部门的工作重心与企业经营方向保持一致。具体来说,企业应每年都结合当前阶段的发展需求,提炼出财务团队需要重点支撑的核心任务,如现金流安全、资本运作效率、风险防控和创新能力提升。明确这些战略目标,将有助于财务部门在绩效考核体系中聚焦最具价值的关键环节,推动企业资源优化配置和高质量发展。

2)岗位职责优化分工

鉴于岗位职责的清晰划分是提升财务绩效考核科学性的基础,企业可通过岗位职责梳理和流程再造,有效消除职责重叠和流程断档,确保每位财务人员都能明晰自己的责任边界。具体实践中,企业还应对各岗位的工作内容、数据流转、上下游协作关系进行细致梳理,形成标准化的“流程地图”。这一过程不仅有助于提升财务流程的可视化和透明度,也为绩效考核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数据支撑,避免因职责不清导致的考核争议和协作矛盾。

3)指标体系分层设计

科学的绩效指标体系需要对岗位职责和绩效目标进行有效分层。其中,岗位职责作为底线,要求财务人员必须完成日常合规性和规范性工作,而绩效指标则聚焦企业年度的重点创新和突破任务。对此,分层设计有助于企业区分基础运营与战略任务、确保绩效考核既反映日常工作的严谨性,也能激励员工围绕企业核心战略持续提升。除此之外,企业对指标的设置还应遵循SMART原则,在突出可衡量性和可操作性的同时明确奖惩机制,增强绩效管理的公正性和激励效果。

4)数智化工具平台应用

在财务绩效考核体系升级过程中,智能化平台的引入是实现高效管理和数据驱动决策的关键:通过红海云等智能绩效管理系统,企业可以实现指标自动分解、任务进度实时跟踪和考核结果全流程可追溯,并且平台化工具还能够联动财务、业务和人力资源各环节,让绩效考核过程更加透明、数据更加精准,极大提升管理效率和科学决策能力。实践证明,数智化赋能将为央国企财务绩效考核注入持续创新动力,助力企业实现全面数智化转型。

5)持续评估动态优化

绩效考核体系的有效性需要持续评估和动态优化,这是因为随着企业发展阶段、外部环境和内部业务的不断变化,原有的考核指标和管理机制可能逐步失效,甚至产生新的管理风险。为此,企业需定期对绩效考核效果进行复盘,根据数据反馈和业务需求调整指标体系,能够确保财务团队始终与企业战略保持同步。这种动态优化不仅能够提升绩效管理的灵活性,也使财务部门在企业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持续发挥价值创造和风险管控的作用。

五、结论

财务绩效考核的本质是以目标为导向、以价值为核心、以数据为支撑,驱动财务部门从“成本中心”向“价值伙伴”转型,而随着央国企数字化、智能化进程加快,财务绩效管理还将深度嵌入企业运营和战略决策之中,促进绩效指标更加注重多维度价值创造。为此,红海云将继续以智能绩效管理平台为依托,助力央国企财务管理数智化升级,推动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和持续竞争力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