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绩效专题 > 央国企激励机制创新:高质量发展下的人才驱动新范式

央国企激励机制创新:高质量发展下的人才驱动新范式

2025-09-22

红海云

经过近40年的持续改革与创新发展,中央企业已成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坚实支柱,而在数字经济与高质量发展战略强势推进的当下,央国企的人才激励机制成为提升核心竞争力、突破创新瓶颈的关键变量。面对“理想与利益兼顾、平台与激励并举”的现实挑战,央国企必须跳出传统单一薪酬刺激的范式,系统重塑人才管理思维与机制。



一、政策导向与激励机制创新现实挑战

随着国企改革持续深化,人才驱动已成为央国企发展的核心引擎——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企业全面贯彻落实三项制度改革,聚焦激励机制创新。在这一进程中,国资委、相关部委不断出台指导意见与配套文件,强调以绩效为导向、鼓励创新、突出关键人才的激励模式。特别是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关于进一步深化中央企业劳动用工和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等文件推动下,央国企在薪酬分配、人员流动、考核评价等方面迎来深刻变革。

在另一层面,社会对央国企的期望已从“稳定大平台”转向“创新驱动型领军者”,倒逼企业加快内部机制转型,然而在现实中,央国企在激励机制改革进程中仍需面临三重压力:一是激励手段受限于政策边界,需兼顾合规性与绩效导向;二是传统“铁饭碗”思维惯性难以彻底消除,组织活力提升面临阻力;三是外部市场环境变化加快,人才流动性增强,央国企必须以更具吸引力和竞争力的机制留人、用人、激励人。

由此可见,在高质量发展目标牵引下,构建多元、精准、智能化的激励管理体系显然已经成央国企不可回避的时代课题。

二、事业平台赋能央国企人才引育新格局

在央国企激励机制创新的进程中,越来越多的实践表明事业平台的构建与创新是吸引、培养和留住优秀人才的根本力量,这意味着企业需凭借国家战略支撑、资源集聚优势和重大产业布局,为各类人才提供广阔的发展舞台和深厚的成长土壤。

在这一前提下,以中国移动为代表的中央企业正在通过聚焦大数据、人工智能、算力网络等前沿领域,打造面向未来的科技创新平台。这些平台不仅支撑了企业自身的高质量发展,也为行业和社会输送了大量具有原创性和突破性的科技成果,而通过“无边界企业”合作模式和“链长基金”等机制,央国企更是进一步实现了创新资源的高效整合与产学研协同,吸引了众多科技人才和创新团队加盟,共同攻关国家级重点项目。这不仅提升了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也极大激发了员工的职业荣誉感和使命感。

此外,一部分央国企还在事业平台建设中注重激励与成长并重,通过设立科研特区、创新试验田、项目孵化基地等多元化载体为人才提供了广泛的创新实践机会。在这一过程中,企业还完善了项目分红、岗位分红等多样化激励机制,使员工能够在参与重大科技攻关的过程中获得实实在在的回报和成长空间,有效推动了央国企人才队伍的持续壮大和创新活力的不断释放。

与此同时,红海云选择依托智能化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助力央国企实现人才全生命周期的精准管理和资源高效配置,为企业搭建“人才+平台+激励”一体化发展新格局提供了有力技术支撑。这一转变不仅回应了高层次人才的核心期待,也为央国企迈向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的动力。

三、组织结构优化激发央国企活力动力

在央国企推动激励机制创新的过程中,组织结构的优化与岗位配置的科学化日渐成为提升企业整体活力和管理效能的关键基础——随着国有企业改革步伐持续加快,传统的层级繁冗、职责交叉、晋升通道闭塞等问题日益突显,制约了人才的合理流动和企业的创新发展。因此,越来越多的央国企开始主动推进精兵简政,聚焦核心功能,对组织架构和岗位设置进行系统性调整。

以中国铁建为例,其通过压缩总部机构数量、优化编制定员、梳理部门职责实现了权责明晰、流程顺畅的现代管理体系:岗位竞聘、公开选拔等举措不仅打破了“论资排辈”的固有模式,也为基层优秀员工提供了向上流动和职业成长的机会,并且岗位轮换和能上能下制度的实施还有效激发了员工的积极性和创新意识,为组织持续注入新鲜活力。

这种以“三到位”为原则的结构调整,为央国企构建扁平化、灵活性的管理架构奠定了坚实基础。流动畅通的组织环境不仅提高了管理效率,也为激励机制的有效运行和人力资源的最优配置创造了条件,而配合智能化的人力资源管理工具,央国企将能够更加精准地洞察组织需求,动态调整岗位与职责,推动人才与企业目标的高度契合。

四、精准绩效考核提升激励管理效能

随着央国企激励机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绩效考核作为连接企业战略目标与员工个人成长的核心纽带正在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面对新的管理挑战,央国企开始着力推进绩效考核体系的精准化与科学化,以进一步提升激励管理的整体效能。

在实际操作中,国家能源集团等央企通过梳理和优化各类考核指标,推动了考核体系由粗放型向精细化转变。企业不仅将考核指标精简合并、凸显主业特色,还能根据不同业务板块、岗位职责和发展阶段,设计出差异化、个性化的考核内容,更好地契合岗位需求和员工能力。同时,动态反馈和过程监督机制的引入使绩效考核结果能够实时反映到薪酬分配、晋升激励等管理环节,进而形成正向激励闭环。

这种以绩效为导向的管理模式,有效激发了员工的责任意识和创新动力,推动了企业整体目标的实现。除此之外,借助红海云提供的智能绩效考核平台,央国企能够灵活配置考核指标、自动采集绩效数据,并通过多维度分析为管理决策提供有力支撑。这种绩效考核的不断优化不仅提升了激励管理的科学性和透明度,也为央国企打造高效、务实、可持续的发展机制奠定了坚实基础。

五、刚性奖惩与合规保障机制长效发展

在推动央国企激励机制升级的过程中,只有将奖惩机制的刚性落地与合规性有机结合,才能实现激励效果的最大化和组织治理的规范化。

过去的央国企普遍存在奖惩兑现不及时、管理弹性过大等问题,导致激励措施难以形成持续的驱动力,而随着管理理念的转变和政策环境的日益完善,越来越多的央国企开始强化奖惩机制的刚性,确保每一项考核结果和激励政策都能得到公正、透明、及时的执行。

以中国交建为例,企业通过签订目标契约书、公开竞聘、末位淘汰等一系列措施,推动管理人员和员工的能上能下、能进能出、能高能低成为常态。与此同时,企业还建立了完善的市场化退出机制和多元化薪酬分配体系,将绩效考核结果与薪酬激励紧密挂钩,有效提升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组织整体活力。在奖惩兑现过程中,央国企始终秉持依法依规的原则,严格按照国资委和相关部委的政策要求,制定和修订用工管理、薪酬分配、项目激励等系列制度,确保激励机制的合规性和持续性。

通过不断完善合规保障框架,央国企不仅提升了管理的透明度和公信力,还为激励政策的高效实施提供了坚强后盾。除此之外,依托红海云在智能合规管理与奖惩执行数字化方面的专业能力,央国企将能够更好地实现激励机制的刚性落地和风险防控,为企业可持续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