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央企数智化 > 红海云视角:央国企发展规划管理优化与智能化落地路径

红海云视角:央国企发展规划管理优化与智能化落地路径

2025-11-05

红海云

本文聚焦《中央企业发展规划管理办法》,剖析其对央国企管理模式、组织治理与数智化变革的深远影响,并提出结合红海云智能人力资源解决方案的落地建议,助力央国企在新规指引下实现高效规划与管理升级。

随着《中央企业发展规划管理办法》的正式发布,央国企规划管理工作迎来前所未有的系统性变革——该办法不仅是对2004年原有政策的全方位升级,更是对国有企业治理体系现代化的有力推动。在“十四五”收官与“十五五”谋篇布局的关键节点,央国企的规划管理成为优化国有经济布局、对接国家战略的重要抓手。

一、央国企规划管理政策升级与治理趋势

2025年6月,国务院国资委正式颁布《中央企业发展规划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这也是对2004年原《中央企业发展战略和规划管理办法》的全面修订,其不仅覆盖总体要求、管理机制、编制原则、执行落实、评估调整等多个环节,还将规划管理从“设计”层面提升至“治理”高度,形成了完整的管理闭环。具体来说,《办法》强调“科学制定和接续实施五年规划”是党治国理政的重要经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优势的重要体现,其明确央国企是规划制定与执行的责任主体,同时也对国资委与企业之间的权责边界进行了细致规定,为后续管理流程奠定了坚实基础。

与此同时,《办法》还要求企业建立健全发展规划管理制度,明确党委(党组)、董事会、专职部门及外部咨询机构等多层次职责分工,即董事长成为发展规划管理的第一责任人,而董事会专门委员会负责决策咨询与支撑,确保组织架构高效协同。此外,《办法》还提出了发展规划的信息化建设要求,促进企业加强数据管理和产业监测,进而实现规划管理的信息化、智能化升级。

这一系列举措不仅提升了央国企治理水平,也为企业应对外部环境变化、强化内部管控、优化资源配置提供了强力支撑。

二、央国企发展规划管理现状与关键挑战

在过去十余年,央国企发展规划管理虽经历了多轮升级,在现实中却依然面临诸多挑战:一方面,企业在规划编制时难以做到全局统筹和科学预测,常受外部环境变化影响,导致规划与实际脱节,并且“规划管理缺乏信息化支撑”、“数据采集与监测能力有限”等短板也影响到了决策科学性;另一方面,规划执行环节协同机制不健全、目标分解与责任落实不到位也使得规划难以闭环管理,而规划评估和调整机制滞后同样令企业难以及时发现规划执行中的问题,无法实现动态优化。除此之外,一部分企业内部还存在着刚性约束机制不完善、责任追究不够有力等一系列问题……

随着新《办法》的出台,这些问题均被系统梳理并明确提出了管理升级的路径与标准,然而央国企仍然普遍面临着技术基础薄弱、数据孤岛、业务流程割裂等痛点,并且信息化平台建设滞后也使得企业无法实现规划管理的全过程透明化与智能化。面对这一系列挑战,组织内部人才队伍建设与专业能力提升亟需得到进一步加强,以适应新政策下的高标准管理要求。

三、规划管理办法的创新亮点与行业引领

1)强化产业导向

新《办法》以产业导向为核心,推动国有资本向国家安全、关键领域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集中。通过建立分层规划体系,央国企能够更加精准地识别国家战略需求,将资源投入到高成长性和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板块。这样的产业聚焦不仅优化了国有经济布局,也提升了企业在新兴领域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2)完善管理闭环

闭环管理机制的建立是本次《办法》的突出亮点——管理流程涵盖规划编制、目标分解、执行协同、评估调整和责任追究五大环节,每一环节都实现了高效衔接与动态优化。企业可通过系统化流程,将战略目标逐层落实到具体任务和业务单元,实现从顶层设计到一线执行的全过程追踪,如此一来不仅提升了组织治理水平,也显著增强了战略落地的可控性和持续性。

3)增强刚性约束

《办法》进一步强化了规划执行的刚性约束,将规划目标与企业投资、预算、绩效考核等管理核心环节深度绑定,而对于方向偏离、执行滞后等问题,其还建立了提示、约谈和通报等责任追究机制,确保各项任务真正得到落实。刚性约束让企业战略不再停留在纸面,而是转化为实际行动和结果,为高质量发展目标提供坚实保障。

四、智能化平台赋能央国企规划管理闭环

1)智能平台规划编制

在央国企发展规划管理升级进程中,智能化平台的应用成为了推动科学编制的关键。通过红海云智能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企业能够自动汇集内外部数据,动态分析行业趋势与政策导向,辅助规划团队精准制定中长期发展目标。并且,平台的数据整合能力与智能算法支持还将为企业实现战略预测和资源配置提供坚实基础,而借助红海云等智能平台,企业还可进一步规划编制流程标准化,前期调研、专家论证和决策环节高度协同,从而有效提升编制效率和科学性。

2)智能平台任务分解

规划目标的有效落地依赖于智能平台对年度任务的细致分解,而红海云系统可将规划目标自动拆分为具体年度任务与项目节点,并分配到各部门和责任人。平台内嵌进度跟踪与关键节点提醒功能,确保各项任务有序推进,不仅强化责任意识也提升了执行透明度,使管理层能够随时掌握任务完成情况,为后续的绩效考核和资源调整提供有力支撑。

3)智能平台协同执行

基于实现规划目标需要多部门协同和流程联动,红海云智能平台打通了投资、预算、考核等业务模块,促进信息流和任务协同。在红海云的赋能下,各业务条线可在平台上共享数据、实时沟通,及时发现并解决影响规划执行的瓶颈问题。除此之外,平台还支持任务进展实时监控和自动预警,令管理层可根据数据反馈快速调整执行策略实现规划与运营的深度融合,保证年度任务高效达成。

4)智能平台评估调整

规划管理的持续优化离不开智能化评估机制。为此,红海云平台通过内置评估模型,自动生成规划执行报告、关键指标分析和阶段性评估结果。系统支持中期和总结评估,及时发现执行偏差和问题隐患,为调整规划目标和优化管理路径提供数据依据,并且评估结果可直接纳入绩效考核体系、激励各级组织不断完善执行力,进一步提升整体规划管理效能。

5)智能平台责任追究

刚性约束和责任追究是央国企规划管理闭环的核心环节。基于这一需求,红海云平台可实现指标分解到人、过程全程留痕、异常自动追踪。与此同时,对执行进度滞后、目标偏离等问题,系统还可自动提示并记录,便于管理层开展责任追究和绩效评价,以智能化手段强化考核激励促进组织合规高效运转,确保规划目标真正落地、持续驱动企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