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行业资讯
INDUSTRY INFORMATION
近年来,央国企集团正处于机构改革、功能重塑与数字化转型的关键时期:随着新一轮国资国企改革深化,“战略决定组织”被明确为集团治理的核心原则,总部的管控职责和价值日益突出,然而在多业态、跨区域的集团化运营背景下,传统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已难以支撑总部对下属企业的有效指挥和资源整合。需要注意的是,人力资源集约化管理不仅关乎集团战略落地,更会直接影响组织活力、人才结构及成本效益,因此面对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业绩增长压力和内部行政化倾向,通过数字化平台和流程创新实现总部功能的强化、管理效率的提升已经成为了央国企HR与管理者的必由之路。
01. 政策趋势
近年来,中央和国资委高度重视央国企集团的组织治理与资源优化配置,随着政策层面持续强调“战略决定组织”,要求总部聚焦战略引领、资源配置和风险防控等核心功能推动集团实现高质量发展,《关于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中央企业总部功能和机构设置方案》等一系列政策文件明确提出:企业要通过集约化管理优化总部与下属企业之间的协同关系,提升集团整体运营效率。与此同时,数字化转型被写入国企改革三年行动计划,数字技术成为推动管理创新和效能提升的关键抓手。这一轮政策驱动下,央国企人力资源管理正迎来深度集约化与数字化融合的发展窗口期。
随着政策的不断推进,央国企集团在管理模式、组织架构和人力资源体系方面都发生了深刻变化,然而在这一过程中政策的落地也对现有管理体系提出了更高要求。
权责界面模糊:央国企集团在推进集约化管理时常常面临总部与下属企业之间权责划分不清的问题,总部难以在战略规划、资源配置、绩效考核等关键环节形成强有力的引领和管控,部分职能出现“退化”现象,导致管理重心下移,影响整体协同效率。
行政化与壁垒突出:集团内部行政化倾向明显,业务部门之间壁垒重重,信息流通受阻。各板块独立运作、缺乏统一的流程和数据标准,进而形成“信息孤岛”,致使总部难以实时掌握成员企业动态,影响科学决策和资源有效调度。
多元业务与架构调整难:央国企集团业务板块多元、区域覆盖广,组织架构调整过程缓慢,并且各成员企业发展阶段和管理需求差异较大,这导致资源配置和人才流动受限,难以快速响应市场变化和战略转型要求,对人才效能和管理效率造成显著影响。
人力资源体系难适应:传统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以分散、线下、手工管理为主,难以应对集团化和多业态运营的复杂需求。与此同时,招聘、薪酬、绩效、培训等核心环节流程繁琐,数据采集和分析能力不足,使其同样无法为集团战略实施和人才管理提供有力支撑。
02. 创新路径
当前,数字化工具与平台正成为央国企人力资源集约化管理的核心驱动力——以红海云eHR为代表的人力资源数字化平台,正在帮助央国企搭建起总部到下属企业的多层级、一体化管控体系。具体而言,数字化赋能集约化管理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共享服务中心的建设。集团通过设立人力资源共享服务中心,将基础性、事务性的人力资源工作统一管理,实现“人、事、薪、考”等业务的集中办理,释放HR专业团队专注于战略管理。在此期间,共享服务中心不仅提升了管理效率,还能通过流程标准化、自动化降低了运营成本,提升员工体验。
二是多层级管控平台的搭建。针对集团化运营的复杂需求,数字化平台支持总部-二级公司-下属企业的分层级管控,实现数据归集、流程贯通和权限分层,并以“人”的主数据管理为主线,打通组织架构、岗位、编制、薪酬、绩效等核心模块,支撑集团对人才的全流程管控和科学决策。
三是流程标准化与自动化。通过引入智能化流程引擎,集团可实现招聘、考核、薪酬、培训等模块的标准化、自动化和智能审批,比方说考核体系与岗位胜任力模型深度结合,考核指标灵活配置,考核结果自动应用于激励分配,而薪酬管理自动化计算和透明化处理能够有效减少人为操作失误,提高数据准确性和合规性。此外,移动端自助服务大厅的普及也能使员工可以便捷地访问个人信息、工资条、考勤等,实现全员数字化办公体验。
03. 关键实践
(一)对接管控模式
在央国企eHR平台建设初期的首要任务是确保系统与集团既定的管控模式精准匹配。无论集团采用运营管控还是财务管控思路,平台都需紧贴组织实际,支持组织架构、编制、薪酬和绩效等核心模块的精细化管理。并且针对不同行业属性或股权结构,eHR系统还应灵活调整功能布局,帮助总部实现战略目标对接与人力资源全要素的数字化支撑。
(二)多层级协同
多层级协同是央国企eHR系统的核心要求之一,这意味着平台必须打破信息孤岛,实现总部、二级公司及下属企业间数据同步和共享,并通过搭建统一数据管理平台,实现组织、岗位、人员等主数据的标准化和一致性。灵活的权限分层机制能够保障不同层级管理者按需访问所需模块,有效强化集团对各级企业的实质管控能力。
(三)数据治理优化
数据治理能力是eHR平台价值的关键体现,为此系统要围绕组织架构、职位体系、人力规划等管控要素,细化数据录入、维护和使用流程,并以此为基础明确各级单位的权限边界和数据责任,避免职责不清导致的数据混乱。以薪酬管控为例,系统需涵盖预算编制、总额控制、执行监控和成本分析等功能,确保总部能够动态掌握全集团人力资源数据。

(四)流程自动化
优化业务流程体系、打造动态管理机制是eHR系统提升效率的核心手段,平台需要将静态岗位职责转化为动态业务流程,每个流程节点明确操作标准与时限。比方说,人员控编流程与招聘流程自动关联,实现编制动态调整与智能预警。流程自动化、智能化不仅缩短业务响应周期,还能显著提升集团管理灵活性和专业化水平。
(五)核心价值突出
聚焦集团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难题,是提升eHR系统建设价值的关键。因此,系统设计需优先解决薪酬总额管控、人员控编、数据报表填报、差异化管理等实际问题,兼顾集团统一规范与下属企业个性化需求,同时通过差异化功能定制来推动集团管理规范落地,充分赋能下属企业自主管理,提升系统整体应用成效。
(六)技术保障夯实
高质量的技术保障是eHR系统成功落地的前提——平台建设应重视技术架构的安全性、可扩展性和稳定性,合理安排项目进度,确保系统各阶段按计划推进。在这一过程中,企业需加强人力和资金投入,完善运维服务、持续优化系统性能,为集团数字化转型和集约化管理提供坚实技术支撑。
现如今,央国企总部机构改革与数字化转型正在重塑人力资源管理格局。在这一过程中,集约化管理与数字化平台的深度融合不仅提升了总部的管控能力,更推动了组织活力与管理效率的跃升,而红海云作为央国企数字化转型的专业服务商,通过eHR系统的创新实践,将为集团搭建起高效、智能、协同的人力资源管理平台,使央国企集团得以在数字化集约管理道路上不断突破,实现从“管控”到“赋能”的转变,推动组织战略目标的高质量达成。